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造句
1、【举例造句】:自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2、【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3、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4、【举例造句】: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5、【拼音】:rìjīyuèlěi
6、【英文】:kickdowntheladder
7、我们在做学问上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
8、【拼音】:guòhéchāiqiáo
9、【反义词】:饮水思源
10、【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为人不好
11、【灯谜】:张飞撤退长坂坡
12、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13、【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14、不管是望梅止渴,还是画饼充饥,它都会激励你不停手中的桨,去追逐哪怕是一星微小的火光。
15、【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16、因为寓言故事往往蕴含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深入浅出的阐述客观真理!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好多寓言故事书,我每天都会看,特别喜欢里面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厚,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教人如何处事,辨别是非好坏。
17、【歇后语】:小燕筑窝
18、【近义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19、答:原因是通过寓言故事,我们既可以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各种人生哲理,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
20、信陵君为此忧心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门下宾客辩士想方设法地劝说魏王,但魏王惧怕秦国,始终不肯出兵救赵。当时,信陵君门下有一食客叫侯嬴,建议信陵君盗取魏王兵符,带领边境上的军队前去救赵。
21、守株待兔,自相矛盾,买椟还珠,过河拆桥哪个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答案:过河拆桥。
22、拼音:wàngméizhǐkě
23、战国时代,有一年,秦国围攻赵国,由于情况危急,赵国平原君频频向魏王及魏国公子信陵君求援。原本魏王已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大军前去救赵,后因害怕秦国报复,就把军队驻留在边境,采取观望策略。
24、【成语】:日积月累
25、“望梅止渴”不是寓言故事,是成语故事。
26、我喜欢寓言故事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故事,我喜欢有故事的内容。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坐井观天、盲人摸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寓言故事。那时候没领悟到里面的道理,但故事的内容却一直记得。现如今,才理解里面所蕴含的深意。寓言故事是一种高等的表达艺术,读懂它一辈子受益。
27、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28、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29、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30、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造句
31、【反义词】:一曝十寒、挥霍无度
32、【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33、【拼音代码】:rjyl
34、【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35、过河拆桥
36、释义: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7、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
38、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39、出处: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40、【故事】: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计,吓得掉头就跑。张飞见吓退了曹操,就将长坂桥拆掉。刘备担心曹操再追,连夜率军向汉津逃去。
41、【近义词】:积少成多、成年累月
42、【歇后语】:张飞撤退长坂坡
43、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44、【拼音代码】:ghcq
45、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46、偷天换日的成语故事,
47、【灯谜】:年;明;成年
48、这样,就使得这里的居民,既不用对着水景“望梅止渴”,也不必“望河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