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若观火和“洞察一切”;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明白”。不同在于:侧重点不同。“洞察一切”着重于对事物观察得深入而全面;指没有遗漏;而且只适用于人;洞若观火着重于观察事物的透彻程度;指十分明白清楚;可适用于人或物。
2、[释义]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语出]《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3、洞若观火是形容观察、分析问题非常透彻、深入,好像能够看到火的本质一样清楚和明晰。
4、所以说,洞若观火是一种高度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
5、感彩中性成语
6、dòngruòguānhuǒ
7、“洞若观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看问题非常透彻,就像能透过火焰看到另一边一样,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观察事物非常仔细、全面、深入、透彻或研究问题真正的本质和实质等。
8、洞若观火——洞:透彻。
9、可以说洞若观火是一种高度的洞察力和理解力,需要经过实践和思考的积累才能得到。
10、洞若观火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这个成语出自《尚书·盘庚上》,其中“洞”指的是透彻,而“观火”则是比喻事物非常清楚。因此,洞若观火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观察事物非常透彻,清晰明了,就像看火一样。
11、洞:透彻。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清楚透彻。
12、[近义]洞察一切洞见症结洞烛其奸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反义]雾里看花隐隐约约不知就里大惑不解[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结构]偏正式。
13、欲钱买洞若观火的动物——答案:猴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火眼金睛,洞若观火。洞若观火dòngruòguānhuǒ【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14、对他做的事,老师洞若观火。
15、【结构】偏正式。【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辨形】观;不能写作“关”。【近义词】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反义词】雾里看花、隐隐约约、不知就里、大惑不解【辨析】~和“洞察一切”;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明白”。不同在于:侧重点不同。“洞察一切”着重于对事物观察得深入而全面;指没有遗漏;而且只适用于人;~着重于观察事物的透彻程度;指十分明白清楚;可适用于人或物。【例句】王老师对国际形势看得很明白;~。
16、洞若观火是指观察事物时非常透彻,像在观火时一样清晰明了。
17、洞若观火是指看待问题或事物非常透彻、深入,如同能够看到火焰内部一样清晰。
18、洞若观火,指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19、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记录,虽然语辞古奥,但盘庚讲话时充沛的感情、尖锐的谈锋,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说: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短短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比喻,贴切、生动,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条不紊”作为成语,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盘庚告诫臣下不要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便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也很生动。
20、这个成语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故事,讲的是庄子和他的朋友到山上去游玩,看到一位农夫在做鱼网,庄子的朋友不解为什么要用稻草编织鱼网,庄子却看得非常清楚,甚至可以看到稻草纤维之间的空隙,因此他说:“我看得很清楚,就像透过火焰看东西一样明晰。”后来便形成了这个成语。
21、洞若观火典故
22、这个比喻来自《庄子》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个人叫盗跖,能够从火堆旁边观察到人的行为,神态非常透彻,好像能够洞察其中的本质。
23、《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24、洞若观火dòng ruò guān huǒ[释义]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语出]《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辨形]观;不能写作“关”。[近义]洞察一切洞见症结洞烛其奸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反义]雾里看花隐隐约约不知就里大惑不解[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25、洞若观火dòng ruò guān huǒ[释义]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语出]《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辨形]观;不能写作“关”。[近义]洞察一切洞见症结洞烛其奸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反义]雾里看花隐隐约约不知就里大惑不解[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结构]偏正式。
26、商代第十九位君主盘庚决定将国都迁到殷,臣民反对,盘庚于是做训词,阐明迁都的道理,盘庚对臣民讲,“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27、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能够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或事物的真相,不会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联,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8、成语出处明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29、洞若观火
30、成语解释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31、如果我们能够洞若观火,就能够看清事物的全貌,理清其中的关系,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32、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33、[辨形]观;不能写作“关”。
34、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35、类比于人的思维能力,洞若观火是指人的思维能力强大,能够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内部本质,领悟事物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6、意思是眼光十分的好,能够看清楚事情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