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2、儒家的思想主张: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道家的思想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墨家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的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以法治国,轻罪重罚。
3、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4、墨家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5、“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6、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7、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8、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9、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10、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11、儒家:提倡仁政,“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表人物孔子。
1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对和平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人物墨翟。
13、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14、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15、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16、道家:“无为而治”,提倡不扰民,让人民自由发展,是一种鼓励经济发展,不扰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代表人物老子。
17、老子哲学思想的道,包括自然之道——宇宙法则、社会之道——为政准则、处事立身之道——做人原则三个层面。在科技发达、知识爆炸、信息频传的今天,对于传承文明和指导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18、道是万物之源,是宇宙的本体,人生的准则。朴素的辩证法原理。
19、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
20、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21、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22、老子的道家哲学是具有浓厚社会政治思想意蕴的政治哲学,其无为而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上善若水是统治阶级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提倡高尚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文明,以正治国讲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对构建现代社会政治思想仍具有哲学启示和指导意义。
23、“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25、五、价值观
26、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27、六、哲学倾向
28、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29、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30、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31、一、文化主旨
32、法家的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以法治国,轻罪重罚。
33、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34、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乃是听其自然的意思。
35、道家的思想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无为而为;
36、法家:提出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李悝。
37、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38、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道”又叫“无”。
39、四、世界观
40、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41、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42、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43、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44、二、做人标准
45、三、人生观
46、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47、儒家的思想主张
48、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
49、儒家的思想主张: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
50、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