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大禹治水”的传说,简短一点【61句文案】

“大禹治水”的传说,简短一点【61句文案】

“大禹治水”的传说,简短一点

1、他治水靠的是用泥土筑堤堵塞洪水。这种方法在洪水小时,还能收到些效果,但在洪水大时就无济于事了。水不但填塞不了,反而越长越高。有些堤防被冲垮,泥土冲到了下游,淤塞了河道,以前洪水不泛滥的地方也泛滥起来了。故鲧治水以失败而告终。

2、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3、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孟子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拂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灌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5、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有个帝王叫尧。尧是一个不幸的帝王,大旱之后又碰到了洪水。根据历史记载,那时有过的一次大洪水,时间长达22年之久。全中国都受到了洪水的灾害,情形可怕极了。

6、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7、到了舜做天子的时候,他任命鲧的儿子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继承父志,深入到各部落了解情况,并认真地总结了他父亲失败的教训,他发现光是筑堤叠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问题,如果不把洪水疏导到固定的河道中去,坝筑得再高也没有用处。于是大禹断然采取了修堤堵水与疏通河道相结合治水方法,终于使洪水驯服,百川归海。

8、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是:

9、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开始对洪水进行疏导,在与洪水斗争了13年后,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10、大地到处都是一片汪洋,人们只得扶老携幼,四处漂泊。尧忧心如焚,但却想不出办法来解救人们的痛苦,便召集各方官员商议对策。官员们推举鲧去治水,天子尧当时就十分担心,因为他知道,鲧不愿意接受众人的意见,可是除他之外,又无其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尧只好让鲧试试。鲧治水九年,丝毫没有成绩。

11、黄河的中下游区域流经黄土高坡地带,它饱含泥沙,故夏秋两季时常洪水泛滥。“禹疏九河”说的就是这一带的事情。当时大禹顺水势之自然,三过家门而不入,把主流干道加深加宽,使“水由地中行”,上流有所归,下流有所泄,使“九河”不至为患,东方水患得到治理,于是人民可以“降丘宅土”,发展农业生产。故孟子曰:“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12、大禹从小就对水有着特殊的感应力,他观察到了水的规律和变化。他深知洪水泛滥的危害,决定投身于治水事业。为了更好地了解河流和洪水,大禹游历各地,深入研究水文地理。

13、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14、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15、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主要讲述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胜利。

16、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17、《大禹治水》的原文

18、相传大禹为治水走遍天下。他在治水达十三年中,攀山涉水,察看地形,丈量土地,竖立标帜。他不断地调查研究、不断地征询意见,认为必须分别情况开渠凿道,疏理江河,让水流出去。

19、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

20、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21、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22、故事如下: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率领民众,改"堵"为“疏”,历经13年最终治水成功。以上就是大禹治水是什么故事

23、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人民解脱了水患的困扰。他的治水成就被后世称为大禹治水,成为中国古代治水的楷模和象征。

24、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25、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26、山西省河津县西北的龙门山,横亘在黄河中游,在河水奔腾直下时,它恰恰堵塞了河水去路,河水只能从山脚下一条很窄的河道穿过,每逢上游洪峰来临,水就溢涌四野,酿成水灾。大禹在那里观察地形后,就带领大家开凿龙门山。当时工程极其艰巨:夏天烈日当空,山石烁人;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再加上毒蛇猛兽的侵扰,更是苦不堪言。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开出了一道豁口,水畅通了。

27、舜继位后,让大禹开始治水。

28、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29、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30、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大禹治水”的传说,简短一点

31、在开凿龙门山后,禹又治理了黄河平原的九河。《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黄河流至下游后“播为九河”。《尔雅.释水》中指出“九河名太史、复釜、马颊、胡苏、徒骇、简、洁、钩盘、鬲津(今漳卫新河)”。

32、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33、大禹首先利用河道的自然流向,开挖渠道,引导洪水流向海洋,减轻了农田的淹水情况。然后,他开始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修建水利工程,修复河道的通畅。大禹还注重整治河道两岸的山峦,减少泥沙的侵蚀和堆积。

34、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35、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

36、大禹治水属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即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体现出大禹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37、大禹名叫文明,它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传,说饶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很大水灾,庄稼土地都被淹没,百姓的房子财产也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无法生存,饶决定派捕部落首领负责治水戏,用了9年时间也没有治得了洪水,大鱼是细的,儿子长大后成为新的部落首领,并接替父亲系的职责,继续负责治理洪水,大禹率领百姓挖渠疏通河道排水,将洪水通过河道引到大海中,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并令人铸造了象征九州安定和平的九鼎。

38、《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尧、舜二帝先后任命鲧、禹父子负责治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多年,还是失败了。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开始对洪水进行疏导。大禹和民众一起与洪水斗争了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39、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40、在治水过程中,大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不仅亲自带领工人修筑堤坝,还布置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每个工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

41、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42、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43、如:他在十三年治水的悠悠岁月中,大禹率领百姓日夜与水搏斗,疏通江河,兴修沟渠,风里来,雨里去,脸变得又黑又瘦。为治水,他手脚上都长出了老茧,指甲磨光了,人得了大病,腿也变瘸了。

44、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是: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水四处泛滥,尧帝任命禹的父亲鲧负责治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多年,结果还是失败了。

45、据传,上古时期中国的黄河、长江等河流经常发生洪水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当时的统治者尝试过多种方法去治理洪水,但都未能奏效。直到大禹出现,他是一位智勇过人的年轻人。

46、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一段传说故事,讲述了大禹(禹)在面对洪水泛滥的困境中,带领人民进行治水的艰辛过程。以下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

47、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48、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49、大禹治水的故事寓意着人民的团结与努力,以及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这个故事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治理灾害和建设水利的启示,对后世影响深远。

50、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51、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52、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53、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54、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55、大禹的这种自责、自励、自强、自己征服自己的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与困难作斗争。

56、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57、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58、又如,大禹娶妻后三日就离家去治水,在十三年中,他好几次路过家门,听见自己孩子的哇哇哭声,都没有去看一眼。

59、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60、大禹顺着水势,引滔滔洪水往低洼处疏导,终于使白浪滔天的黄河平原平静了下来。“禹疏九河”的传说就是这样来的。《禹贡》说“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大约在今德州、沧州之间。故大禹在德州留下了诸多的遗迹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传说,简短一点

61、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相关文章: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该怎么做啊 用“另外”怎么造句 表达“赞美一对夫妻”的词语有哪些【好句摘抄 “破釜沉舟”的古文读音是什么-47句优选 求“鼎革”的解释633句 求“一马当先”的解释精选41句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 表达“意志坚强”的诗句有哪些【7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