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优选198句】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优选198句】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1、苏轼经常与王安石在一块研究字义。有一天,苏轼指着“坡”字请教王安石,王安石解释说:“坡”字是‘土’之‘皮’。苏轼听了,认为不对,他反问道:“照你这么说,那‘滑’字就是‘水’之‘骨’喽”王安石听了,半天无话可说。

2、《王献之依缸习字》

3、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4、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5、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6、苏轼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从瑞草桥家中送了题名来,红纸怡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更令众人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7、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8、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9、苏轼被贬到惠州后,买不起羊肉,便买没人要的羊脊骨,熬汤或烧烤,倒也吃得津津有味。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风趣地写道:“吃羊骨头就像吃螃蟹吃鼋鱼,很补身子,不过这样说狗听了可能会不高兴(如食蟹鳌……甚觉有补……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10、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11、黄庭坚,字鲁直,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12、因此,阅读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尝试的好习惯。

13、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14、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15、于是抚掌三声,立时,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浮翔。

16、苏轼当机对了一句:“小妹窗前捉半风”。风的繁体字是“風”,意思是小妹坐在床前捉虱子。气得苏小妹拂袖而去。

17、相传,苏轼有一个妹妹,人称苏小妹,聪明绝顶。

18、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9、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20、分宁才子黄庭坚进京赶考,汴京城外巧遇王安石夫妇遭人刺杀,幸突现神秘女子兰溪和其弟信中奋力相救,逃过一劫。

21、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2、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23、反唇相讥

24、苏轼大喜,便对老师王方建议:“美景当有美名。”

25、读书不仅能够增加个人见识,还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27、《柳公权戒骄成名》

28、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书法家。因为其书法具有自己的风格,被后人谓之“宋四家”之一。

29、欧阳修曾对苏轼讲,早先有个坐船受风寒而患病的人,百草不治,最后用船家船舵手柄处刮下来的汗渍垢,拌合丹砂熬制成汤喝下,病愈。欧阳公接着说道:由此看来,所谓医者,意也--取其意向即可治病。苏轼听罢,戏言道:这么说,要治眼下文人学者懒惰愚蠢的毛病,“当令多食笔墨灰。

30、头悬梁锥刺骨: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每天晚上都学到深夜,晚上为了避免发困,孙敬就用绳子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每到深夜孙敬总爱打盹。于是,孙敬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后来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31、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32、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3、巧退豪门

34、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天,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35、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

36、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37、《朱元璋放牛读书》

38、孔子的故事

39、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40、苏轼与苏小妹都才华出众,兄妹俩经常斗字来互相取笑。苏小妹脸长,苏轼描写为,"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苏轼是大额头,苏小妹描写为,"抬脚尚未出屋门,额头已到大门庭"。兄妹俩斗斗字,开开心,也是一段佳话。

41、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2、宋太宗每天读史书两卷,倘若某天政务繁忙,次日就要加倍补足。

43、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44、芬从4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45、针锋相对

46、“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在县志里记载着他的故事,他的诗书画,称为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

47、黄庭坚40岁得子,寄予厚望,亲自教儿子读书练字。他在1094年8月,作《黄子家训书》(亦称《黄庭坚家训书》)给9岁的儿子黄相,内有“四无齐家”:无你我之辩,无多寡之嫌,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

48、赵挺之怀恨于心,和权臣蒋子奇相互勾结,拒黄庭坚于考场之外。在欧阳修的关照下,黄庭坚得以假名入试,一举高中。

49、原因:许多名人都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用很多的时间去阅读并学习。

50、《范仲淹断齑划粥》

51、茶,敬茶,敬香茶

52、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53、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绿水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相传为慈姥龙之宅。苏轼读书之余常临流观景,想入非非中不禁大叫:“好水岂能无鱼?”

54、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1762~1773)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他的作品前期积极向上。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55、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56、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

57、苏东坡有个朋友叫做佛印,佛印是个和尚,有次苏东坡去找佛印没找到,于是大喊一声,秃驴何在?

58、八无为敦睦之本,黄氏敦睦继无穷。

59、鲁迅嚼辣椒驱寒

60、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61、《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62、《陈平忍辱苦读书》

63、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64、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65、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

66、《陆羽弃佛从文》

67、一本书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68、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69、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70、《华佗拜师学艺》

71、晋代时期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72、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73、《岳飞学艺》

74、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75、孙康的故事

76、《唐伯虎潜心学画》

77、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78、《王十朋苦学书法》

79、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80、《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成为名人的。

81、投石冲开水底天。

82、《王羲之吃墨》

83、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了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放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84、《徐霞客志在天下》

85、《屈原洞中苦读》

86、众狗不悦

87、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88、例如,著名作家海明威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阅读,这为他日后的创作培养底蕴。

89、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90、秦少游眼睛一亮,道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91、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92、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93、读书使人忘忧

94、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

95、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96、《沈括上山看桃花》

97、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98、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一起坐禅。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禅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99、《李清照少女填词》

10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101、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102、《文天祥少年正气》

103、从苏轼与佛印的下面这个小故事你能悟到计冬道理?

104、《万斯同闭门苦读》

105、月下花前

106、新皇神宗闻悉震怒,责令御史赵挺之查办,赵挺之诬陷是兰溪信中所为,黄庭坚与好友秦观、米芾愤愤难平,设计相救。

107、《张三丰创太极》

108、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坚持与儿子一起抄书、读书。

109、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从小就替父亲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几本数学书来看,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初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岁那年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的东西全部当光,而病情不见好转。

110、嵌名为巧,双关尤妙。(注:二人政见不同,关系不是很好)

111、凿壁偷光:汉萌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他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着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11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113、《林则徐对联立志》

114、《司马光警枕励志》

115、东汉王冕在他的小时候呢,他经常特别的爱读书,勤奋好学,然后她的妈妈给她做了好吃的饭菜,给端过来,他也不记得要去吃,然后她的妈妈过来提醒他,他就用墨水占着那个吃,显然,这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有多么的勤奋好学,废寝忘食。忘乎所以了

116、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

117、传说有一天,许多小孩聚在河边,连连用石子投井,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有个小孩连投十几次也没有结果,气恼异常,拿起块石头将地下的石子砸得粉碎。这一砸,倒触动了他的灵感,心想:“把一颗石子砸成两颗,投入两口井中,不就是一石中双井吗?”他高兴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许多孩子羡慕他的法子高明,连声夸奖。不想七岁的黄庭坚走来,听说之后,不以为然,说“一颗石子砸成两颗,还不就是两颗吗?不行,不行”那小孩不服气,学着黄庭坚的口气说:“不行!不行!只怕你倒更行!”

118、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119、有⼀天,苏东坡与佛印⼀同乘船游览扬州瘦西湖。船到湖⼼,佛印突然拿起上⾯有苏轼题诗的⼀把扇⼦,扔到了⽔⾥,同时⼤声说道:“⽔流东坡诗(⼫)”。

120、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夺取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贝多芬16岁时剪影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121、寺态炎凉

122、《诸葛亮喂鸡》

123、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124、闻一多醉书

125、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126、少游犯难

127、王方于是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投笔竞题,可惜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过雅,就是落俗,最后苏轼才缓缓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令王方和众人叫绝。

128、囊萤映雪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129、华罗庚的故事

130、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像一尊佛。”东坡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坡高兴地回到家,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地说:“哥哥,其实今天你输了。佛印禅师心中有佛,看什么都是佛,所以才看你也是佛;而你心中只有牛粪,所以才看禅师是牛粪

131、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132、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

133、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34、《厉归真学画虎》

135、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136、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许多人都能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37、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138、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139、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140、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141、《匡衡凿壁偷光》

142、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143、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144、《皇甫谧浪子回头》

145、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146、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47、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148、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49、鲁迅先生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借书来读。有一次他借了一本《三国演义》,但是这本书太厚了,他无法一次读完。于是他决定每天只读一章,慢慢地读完了整本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150、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151、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152、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153、《车胤囊萤照读》

154、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155、黄庭坚起先没有准备投石子,经他这一激,倒想试试了。可石子拿在手中,又犹豫了:“这么一颗石子,要投进两口井中明明是不可能的,自己贸然来试不也是要出丑吗?”想到这里,他举起的手不觉又垂了下来。那小孩又起哄说:“快看行的人呀!”一名话,引得小孩都笑起来了。

156、一石二井的来历

157、佛印听到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慢悠悠的走出来说反,东坡吃草!

158、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

159、苏东坡先是愣了⼀下,随即明⽩过来,抬头看见湖边⼀只狗正咬着⼀块⾻头,脱⼝⽽出:“狗啃河上(和尚)⾻”。两⼈对视,哈哈⼤笑。

160、《叶天士拜师谦学》

161、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162、他们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山有路勤为径等的名言,说明他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163、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164、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165、《玄奘苦学佛法》

166、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167、名人读书励志故事50字:囊萤映雪

168、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169、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

170、这一来,围观的孩子们都佩服极了,连连夸赞黄庭坚。一个过路的老农也连连称赞:“好聪明的孩子!好聪明的孩子!长大了必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黄庭坚长大后虽然不曾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一石中双井的故事却一直在故乡流传下来。

171、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172、《少年包拯学断案》

173、年少轻狂

174、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175、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176、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成了终身残疾。后来在原就学的中学老师的关怀下,到这所中学里当勤杂工。他一有空就借书看,伤残的左腿时常疼痛得钻心,他仍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将身躯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统统抛在脑后……

177、坐,请坐,请上坐

178、南宋诗人尤袤曾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179、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180、“四无修身”:无思贪之欲,无横费之财,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

关于苏轼的读书故事50字

181、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182、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183、史载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184、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185、黄庭坚从小就要强好胜,在学堂里读书不夺得头名是决不罢休的。听他这一起哄,一急之下,又举起了石子。也是情急智生,他想起平素跟小孩一起“打水漂”,一个石子可以在水面上跳十几下,如果自己象“打水漂”一样,让石子先在一口井上跳一下,再漂到另一口井上沉下去,不就是一石中双井了吗?这样一想,他来劲了,找来一块扁平的小石,瞄准目标,计算好距离,手一甩,那石子在后一口井上一沉,好似投中了,忽地又窜了上来,漂落到另一口井上,“刷”地一声深了下去。

186、投石引诗

187、一日,苏轼邀请黄庭坚到家里做客,并亲自出门相迎。苏小妹随口说:“阿兄门外迎双月。”双月就是朋友。

188、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189、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90、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91、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儋州,自言:“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食芋饮水。”

192、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193、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召知太平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从永州,未闻命而卒。

194、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80]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195、许多名人都是靠不断地读书积累成就的。

196、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到达事事精通。

197、名人读书小故事: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198、黄庭坚,字鲁直,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千里之才。宋皇佑三年(1051年),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相关文章:

收官的经典语录汇总52句 精选列那狐的故事好词好句读后感【150句】 《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54句 关于爱笑的成语有什么【精选27句】 思念到极致的诗词-集锦31句 关于母爱疼爱孩子的古诗【精选194句】 狂人日记中宣言努力的句子-集合60句 我想追你的诗句精选3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