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2、《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3、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4、宋·张耒
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6、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7、《午日观竞渡》
8、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0、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11、《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2、纷纷艇影舟影里,喜喜皆是赛花枝。
1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4、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1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16、衫裁艾虎。
17、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8、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9、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20、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1、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2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24、《菩萨蛮》
25、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2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7、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28、《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9、、《已酉端午》
30、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1、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32、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33、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3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5、《节令门·端阳》
36、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7、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38、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9、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40、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41、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42、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3、另外还有“蒲叶扇扇清凉出,莲花姑娘笑语生”、“五色线缠岸草腰,幽香暗送到烟窗”等等。
44、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45、唐·张建封
46、沈湘人去已远,
47、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48、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9、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50、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51、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52、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53、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54、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55、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56、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57、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58、《竞渡诗》
5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60、宋·苏轼
61、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此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62、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63、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64、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65、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66、诗经中没有关于端午节的句子。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是在战国时期。而诗经是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产生的诗歌总集。所以时间出现的时间要比端午节出现的时间更早,因此诗经中没有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67、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68、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70、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71、清·李静山
7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73、宋·黄裳
74、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75、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7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77、明·陈子龙
78、宋·梅尧臣
79、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8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81、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82、《贺新郎端午》
8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8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85、宋·史浩
86、流香涨腻满晴川。
87、端午节名言诗句2
88、宋·杨无咎
89、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90、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91、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92、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9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9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95、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96、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97、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98、《喜迁莺》
99、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00、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101、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02、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03、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0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05、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106、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屈原的《离骚》中写到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茱萸是端午节的象征植物之一。
107、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08、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109、艾在端午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110、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111、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
112、《渔家傲》
113、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14、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15、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16、《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118、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119、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120、笙车一曲真生动,五彩纸鸢画飞腾。
121、《午日处州禁竞渡》
122、《五日·选一》
123、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124、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125、端阳一夜绕楼飞,风景佳丽嬉闹非。
126、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127、《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8、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129、唐·殷尧藩
130、作者:范成大年代:宋体裁:词
131、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32、《花心动》
133、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134、宋·陈义
135、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13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7、(3)第④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任选这两种说明方法中的一种,说说有什么作用?
138、明·汤显祖
139、《念奴娇》
140、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4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42、端午节诗句是宋代范成大“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143、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44、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145、江南靖士
14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147、仲夏端阳看时令,松涛岛屿胜珠宫。
14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49、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150、(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151、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152、、《澡兰香淮安重午》
15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154、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55、《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56、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158、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159、宋·欧阳修
160、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161、《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62、龙舟艳丽好汉船,人声鼓吹意气鲜。
163、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164、《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6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66、唐·褚朝阳
167、《浣溪沙》
168、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6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70、全家盛满乐融融,撑起彩帆迎人龙。
171、《已酉端午》
17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73、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74、《五月五日》
175、《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76、《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77、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78、唐·卢肇
179、6、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0、宋·张榘
181、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82、明·边贡
18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84、《端午日赐衣》
185、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86、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8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8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18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9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9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92、唐·杜甫
19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94、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19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96、《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7、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98、《端午》
19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00、《五丝》
20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02、端午节的诗句
203、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
204、《竞渡歌》
205、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206、唐·文秀
207、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208、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209、《如梦令》
2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1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212、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14、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215、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216、《和端午》
217、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218、《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19、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20、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221、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222、《齐天乐》
223、佳人相见一千年。
224、《七律·端午》
225、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26、(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227、龙舟俊美映水天,粽香四溢飘万年。
228、唐·李隆基
229、《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30、风物依然荆楚。
231、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32、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233、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234、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235、明·贝琼
236、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23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