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什么名言告诉我们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说什么样的话。不多言,不强求你接受。还是在于自己的理解层,少私寡欲,以道驭术。无道不可以强求术,否则很容易偏道。
5、而不是现代教育,非要他学钢琴,非要学羽毛球,非要这样那样。有些孩子就是无法静下来,你非要叫他写书法,这合适吗?所以大方向礼乐射御书术,基本技能就好啦,其他的你可以自由选择。当然也可以专精一科,完全在于自己。从不强求,学习是为自己,又不是为别人。所以才会说无可无不可,完全以对象的资质来教学。
6、不耻下问,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14、孔子不耻下问说明了要谦虚好学的道理。
15、成语也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自己不懂的事情,不要装懂。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遇到不懂的事情,不要害羞,要去问,你只要开口问出这个问题,等解答以后,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20、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2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4、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向达者学习。孔子向老子学习过道,向乐官襄学习过琴,像郯子学习过官职方面的知识,向苌弘学习过古乐,三人行必必有我师焉。只要学问多的都可以与向其学习交流。
2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学习,和人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自己不懂的东西可以向别人,不会主管臆想,如果有想不通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学习来寻找答案。正是这种对学习的认真,对他人谦卑心态,造就了孔子博学多才,对人对事独到的见解。孔子的思想能流传千年,不仅仅是因为统治者需要儒家思想巩固统治。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思考问题方面。
2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8、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29、朝闻道,夕死可矣。
30、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
"孔子的什么名言告诉我们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3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孔子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什么样的人,我交给你什么,什么人都可以学。
33、从他教书就看出来了
34、这里,孔子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3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0、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1、孔子传播文化第一:靠讲学,他讲话下面弟子们写下来,第二:他主张因材施教,所以他有72个得意弟子在各个方面都是做的比较好的,所以才要72行行出状元的说法,第三:要走出去到各个诸侯国去演讲游说自己的主张,所以他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一直被统治阶级利用,历代孔庙都是古代帝王必须祭奠的地方,孔庙也被叫做“太庙”,孔家后人也一直享受最高礼遇!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
43、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4、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