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里盖帐子,外面充胖子。
2、出自《儒林外史》第十回。
3、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随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安置后,各自歇宿。
4、赏析——(牛浦典了屋还债,卜老腾出房间住,还哽咽个不要停,两老人感情颇深。)
5、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也随之而亡。
6、此时荀老爹已经没了,只有母亲在堂。苟玫拜见母亲,母亲欢喜道:“自你爹去世,年岁不好,家里田地渐渐也花黄了,而今得你进个学,将来可以教书过日子。”申祥甫也老了,拄着拐杖来贺喜,就同梅三相商议,集上约会分子,替苟玫贺学,凑了二三十吊钱。荀家管待众人,就借这观音庵里摆酒。
7、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8、在明清个人职业是一元化的,如果一个人选择科举,能够做官自然是最好,但是这很难,如果没有中举人,只是做了一个秀才,可以坐馆(作老师),或做幕僚,或做八股文选家。
9、人生最重要的事不过是和最重要的人一起成长生活,功名富贵如同浮云难求,牛布衣不如回家和妻子相互扶持过日子。
10、那日定更时分,老和尚晚课已毕,正要关门,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厮,右手拿着一本经折,左手拿着一本书,进门来坐在韦驮脚下,映着琉璃灯便念。老和尚不好问他,由他念到二更多天,去了。老和尚关门睡下。次日这时候,他又来念。一连念了四五日。老和尚忍不住了,见他进了门,上前问道:“小檀越,你是谁家子弟?因甚每晚到贫僧这庵里来读书,这是甚么缘故?”那小厮作了一个揖,叫声“老师父”,叉手不离方寸,说出姓名来。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
11、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12、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13、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14、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
15、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16、牛布衣做过幕僚,但是不长久,也许是范进不做学台了,也许他去过京城参加会试,但是没有成功。后面对他的职业没有交待,但有一点很明显:他喜欢作诗和交友。
17、这件事范进当然义不容辞,所以在选拔秀才的考试后,范进焦头烂额地在落选的考生中找荀玫的卷子无果后,作为老幕僚的牛布衣提出设想:荀玫也许早就中了。结果真的如牛布衣所说,荀玫早就考中一等了,范进大喜,烦恼烟消云散。
18、此时鲁卸了浓装,换几伴雅淡衣服。
19、牛布衣提及一生并无儿女,一千里外的老家妻子还在,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他唯一恋恋不忘的是自己两本诗集,一生相交的朋友都在上面,能够流传,死也瞑目。
20、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21、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22、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
23、慷慨仗义,银钱去而复来;广结交游,人物久而愈盛。
24、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25、有眼不识泰山。
26、儒林外史好句摘抄
27、牛布衣最初在中出现,是作为范进的幕僚,范进能够后面一帆风顺多亏了恩师周进的提携,当范进做了山东学道之后,周进托范进如果遇到启蒙的学生荀玫,照拂一下。
28、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诏书,带领许多人,将着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29、《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写了牛布衣客死他乡的故事,牛布衣是中一个次要人物,但是他身上却折射出当时秀才生活状态。
30、娄家三公子在船上遇到鲁编修,鲁编修问到故乡的年景,又问近来可有几个有名望的人。三公子便说杨执中是一个品行极高的人,并拿出其诗作送于鲁编修看。
31、乡里人听见锣声,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著。
32、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
33、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
34、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35、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36、接着,娄三、四公子因为科举不顺,经常发牢骚,他们的大哥娄通政怕惹出是非,劝他们回湖州老家,牛布衣前来拜访,两位公子热情招待牛布衣,叙述在京城的往事,后面还请牛布衣和的陈和浦一起做蘧公孙和鲁的媒人,一起畅游莺脰湖。
37、声,名声;学,学问。
38、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39、蘧公孙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三四个丫鬟养娘,轮流侍奉。又有两个贴身侍女──一个叫做采苹,一个叫做双红,都是袅娜轻盈,十分颜色。
40、牛布衣虽然喜欢和官员交往,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官员,他在到芜湖看朋友时候,是寄居在甘露庵里,年老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他就很快断气。
41、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接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42、……“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43、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44、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丑态。
45、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
46、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47、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48、哑子梦见妈,说不出来的苦。
49、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50、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51、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
52、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53、鲁编修愁眉道:“老世兄,似你这等所为,怕是自古及今的贤公子,就是信陵君、春申君也不过如此。但这样的人,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此语指那些只有表面声名而缺少真才实学的人。
54、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55、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56、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57、他在乎的诗集,里面有他和一些官员的应酬唱和,也不过只是虚名而已,最后让无知的牛浦郎看了反而坏了心术,认为只要会几句诗就可以和大官老爷来往。
58、牛布衣临死前交待老和尚,他的箱子里有六两银子,这就是他客居在外的全部身家了,只能买一副棺材。他相交的朋友都离得太远,不能施以援手。
59、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
60、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61、第二十一回:牛浦郎趁老和尚不在时,冒名牛布衣,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
62、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63、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向他说道:“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你且将行李搬在我寓处来盘桓几日。”匡超人应诺,搬了行李来。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给谏道:“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汉摽梅之侯了。但这事也在我身上。”
64、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
65、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6、卜老一到家,就有各项的人来要钱。卜老都许着。直到牛浦回家,归一归店里本钱,只抵得棺材店五两银子;其余布店、裁缝、脚子的钱,都没处出。无计奈何,只得把自己住的间半房子,典与浮桥上抽闸板的闸牌子,得典价十五两。除还清了帐,还剩四两多银子。卜老叫他留着些,到开年清明,替老爹成坟。牛浦两口子没处住,卜老把自己家里出了一间房子,叫他两口儿搬来住下,把那房子交与闸牌子去了。那日搬来,卜老还办了几碗菜替他暖房。卜老也到他房里坐了一会,只是想着死的亲家,就要哽哽咽咽的哭。
67、牛布衣交的朋友,在他的诗集里有记录,都是一些达官贵人老爷,他喜欢作诗,这在当时算杂学,与学八股相悖,周进范进都反对杂学,鲁编修也认为写诗都是野狐禅,邪门歪道。
68、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69、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70、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71、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
72、稂不稂,莠不莠。
73、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74、(匡超人到京,李恩师询问婚否,匡超人嫌丈人当差的位卑,惹他看轻,便说尚未娶亲,未料恩师竟热情揽过了婚事。)
75、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
76、如入宝山空手回。
77、自古妇人无贵贱。
78、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
79、也许上天怜悯他是个老实人,给了他一个慈悲的安排。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好心的老人,尽心尽力帮他办理丧事,还经常洒泪给他念经上香,又上京找他的朋友把他的棺材送回乡。
80、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
81、读到这里,真的让人叹气,牛布衣是个普通秀才,他并无德行上的瑕疵,他一直漂泊,留着妻子孤独在家,家园破败,究竟又有何用呢?他的妻子明显比他小很多岁,活着不能相互扶持,等到他死后到最后千里来寻夫,说不尽的凄凉。
82、此时蘧公孙恍如身游阆苑蓬莱,巫山洛浦。只因这一番,有分教:闺阁继家声,有若名师之教;草茅隐贤土,又招好客之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