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书涉及到修身、养性、求学多方面,其中的言论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3、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4、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7、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11、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1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3、《论语》中表现坚定志向,矢志不渝的句子有很多,举例如下:
14、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6、《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7、丶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任重而道远,不亦远乎?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9、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0、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2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2、夺,指改变。一支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人却不可以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志向。从而诠释了志向坚定之重要。
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25、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26、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2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28、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0、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31、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3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3、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4、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6、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8、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1、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42、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43、道不同,不相为谋。
44、子曰:“⼠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45、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46、答: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