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怠惰的声音。形容自强不息。
2、郑卫之声[zhèngwèizhīshēng]
3、后来成语含义逐渐扩展,可以形容各个方面的和谐,如音乐、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等。
4、成语发音:
5、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
6、延伸内容包括:和声共振不仅适用于团队合作,也适用于国家与国际合作,能够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7、造句1、我跟他比较起来,何止望尘莫及,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8、狐听之声[hútīngzhīshēng]
9、同时,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也需要和声共振,才能形成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
10、指淫靡的音乐。
11、无怠之声[wúdàizhīshēng]
12、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老小,简直是如牛负重,实在有些承受不了。
13、金革之声
14、井底之蛙,跳出来便拥有广阔天地,想吃天鹅的哈蟆,不妨从吃飞娥着手。
15、想让他帮你办事,那简直就像铁树开花,枯枝发芽一样难。
16、指冰下水流之声。
17、家乡变化真大,我简直认不出来了。
18、比喻唠叨、多嘴。
19、听到这个孩子声泪俱下的讲述自己的遭遇,所有的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20、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21、他弹得简直出神入化,但又毫无骄矜之色。
22、他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吹毛求疵。
23、这件玉石雕刻的熏香炉,分里三层外三层,结构精巧,简直就是神工鬼斧。
24、同'靡靡之音'。
25、百舌之声[bǎishézhīshēng]
26、原因是“和声鼎沸”是指声音和谐,热烈,高昂,比喻思想纷纭,众说纷纭,但是却意气相投,没有矛盾。
27、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8、金革之声[jīngézhīshēng]
29、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30、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jīquǎnzhīshēngxiāngwénlǎosǐbùxiāngwǎnglái]
31、含有"之"字的成语有:不了了之,心腹之患,言之有理,执子之手,取之不尽,天壤之别,害群之马
32、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33、其意思是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协作,形成坚强有力的合力,并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4、跟这个人讲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
35、成语解释:
36、弦歌之声[xiángēzhīshēng]
37、含有"声"的成语有:声声不息,风声鹤唳,细声细气,声泪俱下,饮泣吞声,娇声娇气。
38、你去和泰森比赛拳击,简直是螳臂当车!
39、树之风声[shùzhīfēngshēng]
40、“之和声”不是一个成语,也没有明确的含义。可能是出自某首文学作品、古诗词或古籍之中。如若您有更多的信息或上下文信息,我可以为您提供更准确的解答。
41、这个会开得死气沉沉的,简直让人窒息。
42、风尘之声[fēngchénzhīshēng]
43、亡国之声[wángguózhīshēng]
44、jīngézhīshēng
45、天籁之音,余音绕梁,弦外之音,濮上之音,空谷之音,亡国之音,丝竹之音,桑间之音,靡靡之音,正始之音,郑卫之音,异口同音,水月观音,一锤定音,音声如钟,空谷足音,音与政通,异口同音,青鸟传音,君子之交,无价之宝,天府之国,神来之笔,置之度外,堂而皇之,不速之客,不毛之地,不解之缘
46、见“風塵之言”。
47、新制作的淫靡颓废的歌曲。
48、言者心之声、靡靡之声、北鄙之声、金戈之声、弦歌之声、郑卫之声、亡国之声、变徵之声、嘈杂之声、百舌之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49、北鄙之声[běibǐzhīshēng]
50、靡靡之声[mǐmǐzhīshēng]
51、井底之蛙
52、变征之声[biànzhēngzhīshēng]
53、新淫之声[xīnyínzhīshēng]
54、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55、他可是举重冠军,抬个柜子简直易如反掌。
56、和声鼎沸的成语来源于道家的《道德经》,意思是人们心灵相通,情感投合,共同祈求世界和平。
57、成语为“和声共振”。
58、变徵之声[biànzhǐzhīshēng]
59、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
60、小明所干的事简直是愚不可及。
61、高而悲壮的声音。
62、声泪俱下
63、这两件事本质完全不一样,若同日而语,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64、大家对我都很好,我简直受宠若惊。
65、同声之应[tóngshēngzhīyìng]
66、提起那个广告,简直令人作呕,可以算得上是我看见的所有广告中做得最差的一个。
67、成语出处:
68、我听阿英谈起过,朱老虎这个喝人血的禽兽,简直是无法无天。
69、提起他拐卖儿童的事,我简直就痛于骨髓,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剥了他的皮。
70、和声鼎沸
71、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72、假如发生了核战争,后果如何,简直是不堪设想。
73、不劳而获想发财,简直是白日做梦!
74、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75、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