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2、功名麒麟,战骨当速朽。
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4、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5、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6、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7、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8、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9、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10、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11、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12、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13、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表达男儿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4、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15、唐代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现男儿甘愿奔赴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16、前出塞不是李白作品,是唐杜甫的五言古诗,共有九首。
17、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8、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19、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20、第四首,征夫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第五首,征夫诉说初到军中时所见到另一面的黑暗,当初满想舍命立功画像麟阁,这时看来也不容易;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战略的看法;
21、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22、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2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
24、第一首,征夫诉说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第二首,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命豁出去练上一手;第三首,征夫诉说一路之上心情的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25、作品原文:
26、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27、迢迢余,领我赴三军。
28、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29、前出塞九首
30、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31、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32、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3、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34、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35、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36、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37、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38、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39、天宝十四载(755年),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0、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41、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42、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43、《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
4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45、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6、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47、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48、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49、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在大寒天的高山上筑城戍守的情事;第八首,征夫诉说他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立功的态度;第九首,征夫总结了他“从军十年馀”的经历。组诗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50、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51、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